为喜迎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号召,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校团委《关于开展2017年必赢网址bwi437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我省优秀作家张存学老师进行了专访。“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实施是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充分认识的现实反映,文学无疑是各民族交流最有效的媒介,“一带一路”下作家文学的交流和合作在沿线国家之间的广泛展开,在国内有许多的作家和评论家认为随着这一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的文学将会不断获得创造力。有人说,在这条古路的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各界的文艺工作者都应当保持自己的历史使命、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责任感,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还有人说,“一带一路”是新的历史机遇下,寻求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合作与互利共赢。
甘肃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黄金通道,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文化和文学现象,甘肃的当代文学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应当如何行动才能抓住历史机遇有所作为?就这个问题在对青年作家、甘肃省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省文艺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张存学老师进行专访时,他表示“一带一路”首先是一个经济战略课目,其次它也是政治战略的课目。以前我们都是接受,接受西方的经济模式、文化乃至思想,接受马克思主义也是在这个层面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接受和吸纳。现在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思维就是向外走,我们现在有足够的力量向外走,这是一个巨大的思维转变。“一带一路”的基础还是经济自信,有经济作为支撑才能提出这种战略思维。此外,它也是文化自信,文化上一个方面我们走出去,走出去的目的不仅仅是把自己传播出去,更多的是与外面的世界怎么样融合,怎么样借鉴,怎么样共同来建设一种文化,吸取营养提升自己的文化。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也需要提出一种文化自信。“一带一路”在我们西部来说,主要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东到西这样一个走向,到中亚,到东欧再到西欧。经济上的大通道,也是政治上的战略,这也是带动文化的通道。
甘肃是在丝绸之路的经济带上,而且丝绸之路文化和历史的沉淀很多部分都在甘肃这一带。甘肃是丝绸之路重要的一段,在当下它有这样一个机遇,在文学上我们就要往出走,我们可以大胆地去设想,甘肃文学这样一个走向。“一带一路”的提倡,其实就是在思维上给我们打开了一个通道。
暑假时候,我们对甘肃当代文学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民众认知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民众对当代甘肃文学的了解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张存学老师表达了他对这个问题独到的见解:一个方面说明甘肃缺乏重量级的作家,或者说作家没有造成文学现象。陕西的像贾平凹、陈忠实、路遥等这些人是现象级的作家,他们造成一种文学现象,这个文学现象具有传播效应。甘肃没有这样量级的作家,这是事实,这恐怕也是甘肃文学这么多年发展做让人揪心的地方;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甘肃本地人对本省文化的认同在心理上还有一些问题。甘肃处在偏远的地域,心理上是向外的,不看重自己。
张存学老师的创作,被评论界一致认为是坚持先锋文学探究时间最长,叙事风格最稳定也最成熟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他以甘肃作家的身份参加了“一带一路”中国网络文学的论坛,专访中也了解到张存学老师在“一带一路”新的机遇下的创作计划。今年在兰州举办的“一带一路”中国网络文学论坛,主要针对的是当下的网络文学,网络文学跟传统的文学创作方式以及当下格局是大不一样的。张存学老师表示,网络文学的理念,包括创作者对世界的距离感乃至于他对现实的态度、创作的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大不一样。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作为一个具体的创作现在考虑的还不是太多,更多的是考虑创作在原来的基础上怎么样有新的突破,能更多地在世界级的层面上走下去,而不只是在甘肃。
(撰稿、摄影:田裕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