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
为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强化基层,打牢基础,充分发挥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以下简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央关于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有关文件精神,现就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基层党组织,担负着党在高校直接联系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保证党对高等教育坚强领导的重要举措;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是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
2.长期以来,高校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在高校各项改革与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组织体系和比较完善的工作制度,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党员意识得到增强,组织发展工作更加规范,师德师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改进,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有力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
3.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组织生活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二、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原则和目标任务
4.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目标,以改革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增强工作实效为抓手,着眼于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着眼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通过推进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切实把高校的中心任务落实到基层各项工作中,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
5.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原则是:(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始终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整合力量,切实加强领导。(2)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放到推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放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局,放到促进教育教学、加强科学研究、推进社会服务的大局中去谋划,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用中心工作的成效衡量和检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效果。(3)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从各高校的实际出发,全面推进高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4)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法,使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6.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是:(1)组织坚强有力。高校基层党组织健全,设置合理,各项制度配套落实,政治核心地位进一步增强,监督保证作用更加突出,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2)党员作用突出。广大党员理想信念坚定,宗旨观念牢固,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和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工作得到促进。党的教育方针在基层进一步得到落实,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发挥,影响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4)师生员工满意。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体现师生意愿,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得到师生认可,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得到落实。
三、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7.院(系)党委(党总支)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支持行政负责人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建立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院(系)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要经过党政联席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会前要充分沟通酝酿,交换意见,根据议题内容分别主持会议。党政之间既要明确职责,又要协同合作;既要合理分工,又要形成合力;有效形成院(系)党政相互配合、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班子成员及党政领导之间要开展经常性的谈心活动,加强沟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奋斗、和谐向上的良好环境。
8.党支部在院(系)党委(党总支)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要本着有利于党组织开展工作,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有利于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主动适应高校办学体制、内部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和党员队伍构成的新变化,进一步改进和调整党支部的设置形式,尽可能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组织相对应。坚持把本科生“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工作格局。积极探索与专业方向、学科团队等相对应建立研究生党支部的新方式,实现党建工作与研究生学习、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凡是具备建立党支部条件的行政、教学、科研单位,都要单独设置党支部,尽量减少跨单位、跨部门设置党支部。加大发展优秀人才入党的工作力度,积极吸收符合党员条件的大学生和青年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入党,改善和优化党员队伍的结构,把各类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
9.改进和创新党支部的工作和活动方式。要针对高校党员知识分子密集、独立思考意识和学习能力比较强、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广泛、思想比较活跃等特点,创新活动方式,增强活动效果,使党组织的活动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贴近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教师党支部要紧紧围绕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业务工作,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和各项业务工作中做出成就;管理和后勤服务部门党支部要引导干部职工切实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要通过组织适合年龄特点的各种活动,引导离退休教职工关心和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稳定,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学生党支部要围绕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广大学生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四、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10.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通过参与决策、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保证监督等工作环节,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规范办学行为、保持学校稳定、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上下功夫,把党组织的作用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活动的全过程,有机渗透和融合到各项工作中。
11.强化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的功能,促进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经常性教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党员日常学习教育培训制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员教育的全过程,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坚持和完善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内谈心制度和党员思想汇报制度,把经常性的党内生活作为教育党员的主要手段。加强对外出、学习进修和因各种原因而未及时接转党组织关系的党员的管理。按照“谁聘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临时聘用人员中党员的管理,做到党员管理的全覆盖。根据党章和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要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党员在本职岗位多做贡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2.扎实做好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尤其重要。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的渠道,努力构建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网络,努力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实现党提出的各项任务。推行党员服务群众承诺制,促使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团结和凝聚群众。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坚持党组织、党员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和经济困难大学生制度,让他们切实感受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激发他们努力工作和认真学习的热情。
13.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努力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氛围,以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党务公开的制度和形式,增加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规范和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大会、党员代表大会和党内选举的制度。
五、切实加强对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导
14.高校党委要在地方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职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高校党委书记是抓本单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根据工作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要把高校党委联系基层、深入基层、帮助基层解决问题作为改进和加强高校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领导干部指导基层工作的水平。高校党委会(常委会)成员都要建立基层党组织工作联系点。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适时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15.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注意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热爱党务工作、业务能力过硬的同志选配到基层党务工作岗位上来。要像关心教学科研骨干的成长那样关心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成长,落实各项政策待遇。要建立健全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激励机制,积极帮助解决他们思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充分利用党校、网络等载体,加大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16.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估。建立和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评估制度,建立工作督促和责任追究制度,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作为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教育办学评估体系,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要通过评估,规范管理,健全激励制约机制,表彰先进,严格奖惩,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17.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保障机制。高校要加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党员缴纳的党费,除按规定上缴上级党组织之外,高校党委组织部门可适当返还给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学校和院(系)要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要加强对党校、党员活动室、党员资料室、党员专题教育网站、实践基地等阵地的建设和投入,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
18.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研究。要组织专家学者和党务政工干部,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为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要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问题研究列入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规划之中。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会等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要加强自身建设,发挥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工作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强化基层,打牢基础,充分发挥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以下简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央关于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有关文件精神,现就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基层党组织,担负着党在高校直接联系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保证党对高等教育坚强领导的重要举措;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是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
2.长期以来,高校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在高校各项改革与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组织体系和比较完善的工作制度,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党员意识得到增强,组织发展工作更加规范,师德师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改进,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有力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
3.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组织生活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二、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原则和目标任务
4.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目标,以改革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增强工作实效为抓手,着眼于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着眼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通过推进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切实把高校的中心任务落实到基层各项工作中,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
5.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原则是:(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始终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整合力量,切实加强领导。(2)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放到推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放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局,放到促进教育教学、加强科学研究、推进社会服务的大局中去谋划,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用中心工作的成效衡量和检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效果。(3)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从各高校的实际出发,全面推进高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4)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法,使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6.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是:(1)组织坚强有力。高校基层党组织健全,设置合理,各项制度配套落实,政治核心地位进一步增强,监督保证作用更加突出,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2)党员作用突出。广大党员理想信念坚定,宗旨观念牢固,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和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工作得到促进。党的教育方针在基层进一步得到落实,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发挥,影响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4)师生员工满意。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体现师生意愿,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得到师生认可,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得到落实。
三、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7.院(系)党委(党总支)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支持行政负责人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建立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院(系)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要经过党政联席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会前要充分沟通酝酿,交换意见,根据议题内容分别主持会议。党政之间既要明确职责,又要协同合作;既要合理分工,又要形成合力;有效形成院(系)党政相互配合、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班子成员及党政领导之间要开展经常性的谈心活动,加强沟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奋斗、和谐向上的良好环境。
8.党支部在院(系)党委(党总支)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要本着有利于党组织开展工作,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有利于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主动适应高校办学体制、内部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和党员队伍构成的新变化,进一步改进和调整党支部的设置形式,尽可能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组织相对应。坚持把本科生“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工作格局。积极探索与专业方向、学科团队等相对应建立研究生党支部的新方式,实现党建工作与研究生学习、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凡是具备建立党支部条件的行政、教学、科研单位,都要单独设置党支部,尽量减少跨单位、跨部门设置党支部。加大发展优秀人才入党的工作力度,积极吸收符合党员条件的大学生和青年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入党,改善和优化党员队伍的结构,把各类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
9.改进和创新党支部的工作和活动方式。要针对高校党员知识分子密集、独立思考意识和学习能力比较强、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广泛、思想比较活跃等特点,创新活动方式,增强活动效果,使党组织的活动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贴近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教师党支部要紧紧围绕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业务工作,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和各项业务工作中做出成就;管理和后勤服务部门党支部要引导干部职工切实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要通过组织适合年龄特点的各种活动,引导离退休教职工关心和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稳定,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学生党支部要围绕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广大学生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四、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10.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通过参与决策、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保证监督等工作环节,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规范办学行为、保持学校稳定、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上下功夫,把党组织的作用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活动的全过程,有机渗透和融合到各项工作中。
11.强化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的功能,促进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经常性教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党员日常学习教育培训制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员教育的全过程,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坚持和完善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内谈心制度和党员思想汇报制度,把经常性的党内生活作为教育党员的主要手段。加强对外出、学习进修和因各种原因而未及时接转党组织关系的党员的管理。按照“谁聘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临时聘用人员中党员的管理,做到党员管理的全覆盖。根据党章和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要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党员在本职岗位多做贡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2.扎实做好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尤其重要。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的渠道,努力构建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网络,努力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实现党提出的各项任务。推行党员服务群众承诺制,促使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团结和凝聚群众。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坚持党组织、党员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和经济困难大学生制度,让他们切实感受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激发他们努力工作和认真学习的热情。
13.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努力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氛围,以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党务公开的制度和形式,增加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规范和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大会、党员代表大会和党内选举的制度。
五、切实加强对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导
14.高校党委要在地方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职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高校党委书记是抓本单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根据工作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要把高校党委联系基层、深入基层、帮助基层解决问题作为改进和加强高校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领导干部指导基层工作的水平。高校党委会(常委会)成员都要建立基层党组织工作联系点。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适时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15.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注意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热爱党务工作、业务能力过硬的同志选配到基层党务工作岗位上来。要像关心教学科研骨干的成长那样关心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成长,落实各项政策待遇。要建立健全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激励机制,积极帮助解决他们思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充分利用党校、网络等载体,加大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16.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估。建立和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评估制度,建立工作督促和责任追究制度,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作为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教育办学评估体系,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要通过评估,规范管理,健全激励制约机制,表彰先进,严格奖惩,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17.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保障机制。高校要加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党员缴纳的党费,除按规定上缴上级党组织之外,高校党委组织部门可适当返还给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学校和院(系)要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要加强对党校、党员活动室、党员资料室、党员专题教育网站、实践基地等阵地的建设和投入,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
18.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研究。要组织专家学者和党务政工干部,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为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要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问题研究列入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规划之中。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会等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要加强自身建设,发挥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工作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共教育部党组
二○○七年五月三十一日